室內空氣檢測-汽車檢測-公共場所衛(wèi)生檢測-裝修甲醛污染檢測-室內甲醛檢測 自來水檢測 飲用水檢測
近日,同濟大學學生對地鐵車廂PM2.5進行檢測,結果顯示地鐵1、2號線在客流高峰時段PM2.5超標,由此引發(fā)市民關注。對此,大氣研究專家認為無需過度糾結,空氣質量也并非僅PM2.5一個指標,應根據(jù)不同環(huán)境理性分析看待。
據(jù)了解,同濟大學的實地調研比較嚴謹。項目組成員裝備有PM2.5濃度檢測儀、空氣質量檢測器,以及粒徑分布儀,檢測時,他們較注意控制變量,選擇檢測的時間包括早晚客流高峰時段,以及相對空閑時段;車廂內的監(jiān)測點不僅有乘坐區(qū),也有近門處,列車在地上或地下行駛、市區(qū)或郊區(qū)行駛也在考量范圍之內,每條地鐵線路均有10個左右檢測數(shù)據(jù)。項目組負責人、同濟環(huán)境工程專業(yè)學生顧豪說,大家都在說PM2.5,但地鐵車輛內這個介乎室內與戶外的特殊區(qū)域卻似乎沒人關注,所以他們想著“管一管”。
學生們的檢測和研究,專家如何看?復旦大學大氣化學研究中心莊國順教授說,室內、交通工具等是人們生活、工作的主要場所,若長時間暴露在有污染的空氣環(huán)境中,對人體的累積危害不言而喻,他對學生們將所學應用到身邊事表示肯定。對于“超標”的檢測結果,他指出,目前國際上對大氣顆粒濃度PM2.5指標的定義,主要針對戶外,是戶外空氣質量的重要指標。而對室內、交通工具上空氣質量的檢測,則更多監(jiān)控甲醛含量等人為化學添加劑揮發(fā)帶來的有害顆粒、生物污染、物理污染,以及影響人體舒適度的其他項目。因此,關注這一空間的空氣質量,無需過度聚焦PM2.5。“說到底,地鐵車廂里的PM2.5若偏高,根子還是在戶外大氣。”莊教授說,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把大氣顆粒污染治理好,才能讓每一個生活空間都安全、舒適。